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初赛)参赛指南

作者:    时间:2025-09-01    阅读:


      为了推动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融媒体和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的数字创新实践,促进数字编辑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中国编辑学会携数字编辑专业委员会,与高校、出版社和企业等单位共同组织,举办了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原名: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

    截止2024年,大赛已成功举办七届,涌现了一批优秀项目、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工作者和优秀志愿者,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形成了有效的组织体系,已成为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集专业竞赛、颁奖大会、优秀作品展和高端论坛为一体的数字创新成果展示、交流、转化以及人才甄选的重要平台。

   第八届(2025)大赛,坚持文工交叉和多学科融合的理念,以“内容+技术+创意”和“学研产相结合”为特色,设28个分赛区,并设视听新媒体编创、数据多媒体制作、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数字编辑策划、数字系统设计、AI模型技术应用研发,以及数字三农专题、数字体育专题等8个赛道。经主办单位批准,已发布了大赛通知(见链接《大赛通知│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初赛)的通知│特色:内容+技术+创意,学研产相结合,文工交叉及多学科融合》)、大赛志愿者招募办法(见链接《大赛志愿者│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志愿者招募:招募对象、志愿者岗位、志愿者申请、志愿者福利等│附大赛通知》)。

   为了方便参赛者备赛、分赛区开展赛务工作,现将第八届大赛的大赛通知、参赛指南以及《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格式及填报说明)、分赛区联系信息、作品提交方式等信息,合并发布如下。

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初赛)的通知

  本通知是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的总通知,各个分赛区办公室(承办单位)可以根据本赛区的实际和赛务需要,参照大赛通知和参赛指南,制作和发布本赛区的与总通知内容一致的分赛区通知、公告、工作函、宣传资料。落款为“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XX分赛区办公室”(如果盖章,由分赛区承办单位代章)。


附件1  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参赛指南及《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格式及填报说明)》

附件1-1  第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参赛指南

一、关于参赛对象及参赛方式

1.参赛者应是全日制在读大专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含2025年毕业生),以及在国外高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

2.参赛者不限专业,可跨院系、跨专业组队参赛,也可跨学校组队。当跨学校组队参赛时,获奖证书上学校排序以《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上队员顺序为准。

3.每位参赛者只能加入1个参赛小组(不超过5人),每个小组限报1件参赛作品,且只能选择1个赛区及1个赛道参赛。

4高职高专学生可选择高职高专赛区(或高校所属赛区)参赛,但只能选择一个赛区参赛。高职高专学生组队参加高职高专赛区,必须全体成员都是高职高专学生。

5.在国外高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参赛归入出国前的国内就读高校或者户籍所在赛区,如果与国内高校在读学生组队参赛,则归入国内参与组队成员就读高校所在赛区。
6.参赛者的参赛资格审核和认定由分赛区办公室负责。

二、关于参赛作品的提交

1.参赛作品提交起止时间:2025年9月10日-10月10日。参赛者在提交作品过程中,如遇技术故障等特殊情况,及时与分赛区办公室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联系。

2.参赛者提交参赛作品的方式有邮箱提交和网盘提交两种方式,具体提交方式,各分赛区办公室已确定(见大赛通知的附件或《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提示栏)。

3.参赛者提交参赛作品时,应同时提交《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见大赛通知附件1-2,或者从参赛者所属分赛区QQ群文件夹下载)。如遇有疑问,与分赛区负责老师、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联系。

4.参赛者在提交参赛作品文件和《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到所属分赛区之后,在作品提交截止期之前,在指定的报名平台填报参赛信息(见《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中的报名平台二维码),以便及时统计和联系参赛者。

5.《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是标识参赛作品信息、参赛者信息的重要证明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和全面,每个参赛成员都要认真审核和签字。参赛者在提交作品时,必须将参赛作品文件与《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一并提交,否则,被视为无效参赛。当参赛作品获奖后,大赛办公室依据《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的信息制作证书。

6.参赛作品如果有访问链接,可以在《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中填写相关链接和访问密码,但在提交作品时,不能只交网址和密码,同时须提交可执行文件,或者提交作品画面截图汇编文件,或者制作讲解截屏视频(不超过6分钟)。

7.作品提交时,邮件主题标注格式为:作品提交:参赛者+参赛学校+作品标题缩写等,并在邮件正文中注明参赛者姓名、学校和组长电话。

三、关于参赛作品的要求

1.参赛作品的基本要求:主题和内容符合国家法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正确、形式较完整,较好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有较好的创意策划、架构设计、素材加工和技术应用,未侵犯他人著作权及相关权益。

2.参赛作品应为未公开发表传播的作品,大赛启动前已发布但参赛者做显著改进(或者小范围实验性发布)的作品(项目),经分赛区办公室认定后可以参赛。大赛不接受已获得过其他比赛全国赛奖励的作品(项目)参赛。

3.参赛作品(项目)应有1-2名指导教师(至少1名指导教师是参赛者本校的教师),另一名指导教师可以是高校、出版社、传媒机构或企业的专家。无指导教师(或者无参赛者学校教师指导)的参赛作品,被视为无效参赛作品。每名教师指导的参赛团队(作品)最多不超过8个。

4.参赛作品的名称和内容中不得出现参赛者的学校名称;参赛作品内容不得出现显著的参赛者个人信息。如果参赛作品中出现参赛者个人信息,仅限于出现在作品末尾处,且只显示参赛者和指导教师的名字,不得出现院系专业班级等具体信息。参赛作品中如非必要不得出现致谢信息。如果在参赛作品中引用(参考)了他人的教材专著或文章的内容,可以在参赛作品末尾处标注出主要的文献(不超过5条)。

5.作品名称(标题)应准确揭示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表述简明规范、避免歧义,体现主流价值导向,不超过20个中文字,可以中/英文并用,但不能全是英文。参赛作品名称(标题)和内容应与《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保持基本一致。

6.参赛者在研发参赛作品时,如果用到参赛者原创以外的图文资料,一定要从权威网站或正式出版物获取,尤其是地图,要用我国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地图版本,避免出现差错。

7.视听新媒体类的微直播参赛作品是具有直播特征的视频,微短剧参赛作品是具有微短剧特征的视频。

8.数字系统设计类参赛作品应体现参赛者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创新,体现应用场景及问题导向和功能导向,体现出社会价值。

9.参赛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技术实现等方面的基本审核,以及参赛资格的认定,由分赛区办公室负责。

、关于参赛作品的内容主题选择

参赛作品应有明确的主题和领域,由参赛者在《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给出的提示性可选项中填选(比如,“二十大”主题、时政主题、农业与农村、科技与教育、环境与生态、社会与生活、青年与校园、人物故事、生物与自然、工业与制造、交通与工程、医卫与健康、体育与艺术、财经与品牌、旅游与文化、出版与阅读、历史与古籍、城市与建筑等主题),可以多选。如果《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中没有与参赛作品直接对应的主题类型填选时,可选择相近的主题填入,或者填选“其他”。比如:

1.农业与农村主题涵盖:三农科普、乡村振兴、“三农”人物、乡村文化、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农业经济等方面。“三农”主题的参赛作品既可以报数字三农专题赛道,也可以报其他赛道,但只能选择一个赛道。

2.科技与教育主题涵盖:文化教育、校园生活、创新创业、科教人物、科技普及、科学新进展、科技工程、新科技应用(比如,建筑、桥梁等)等方面。

3.环境与生态主题涵盖:环境生态科普、环保人物、环保故事、绿水青山、水利工程、水土保护等方面。

4.文化与旅游主题涵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农业文化、文化遗产、古建筑、文化旅游等方面。

5.财经与品牌主题涵盖:财经人物、企业故事、中华老字号、民族品牌工程上榜品牌、名优产品、一带一路等方面。

6.出版与阅读专题涵盖: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读物等出版物。具体书目的选择,可以参考政府部门推荐书目、省级以上获奖书目、图书馆馆藏书目、农家书屋入选书目以及主要的书榜等书目信息资料。

7.自选主题:除《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给出的提示性主题选项外,参赛者可以自选有积极社会价值、适合参赛作品的主题。

五、关于参赛作品的选题来源

参赛作品的选题来源不限,比如,可以从课程作业及实验、“大创”课题、社会实践、校内外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提炼,也可以源自政府部门、县乡村镇、出版社、报刊广电、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企业的委托,还可以基于公开出版的图书或期刊或指导教师的建议,以及参赛者的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资源,进行选题策划,比如:

1.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结合数字编辑和内容生产的某项任务,选择合适的参赛类型而提出选题。比如,参赛者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就可以选择一个主题,组队开发一个APP或者小程序参赛;如果参赛者学习了一些数据挖掘或图像识别知识,就可以尝试选择一个主题和任务,提出一项技术方案等;如果参赛者掌握了视频拍摄和剪辑技术,可以编创短视频参赛。

2.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特定主题策划选题。参赛作品的主题不限于人文艺术社科与社会,大赛鼓励参赛者选择科学主题、医卫主题、三农主题、教育与校园主题、科学家故事、城市主题、工业主题等(具体见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作为选题方向。即使是同一主题,选题的定位和视角也可以不同。比如三农主题,可以是介绍美丽乡村,也可以是农村科普,或者讲述乡村故事,可以编创短视频、动画,也可以做成网页、电子书,也可以围绕三农主题做成策划报告或者数字系统。

3.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重点来确定选题方向,比如,参赛者可以选一个城市(或一个人物或一个村寨),以此为基础,选择某个角度进行选题策划和作品开发;也可以选一本书(或一篇报道、一个产品、一个工程),以此为基础设计选题,比如,做一个互动多媒体的介绍,或者策划(设计)一个游戏,或者据此做成图文数据库,提供多种功能和方式的数据服务;还可以选择某个网络平台的话题数据进行选题设计。

4.关注科普的参赛者可以设定一个科普主题,设计制作科普短视频、科普动画、科普游戏、科普APP、科普网站,或者数字科普方案。

5.参与过社会实践(或大创课题或专业实习)的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做过的社会实践(或大创课题或专业实习),提炼参赛的选题。正在实习或者曾经实习过的参赛者,可以在实习部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实习体会选择业界相关的参赛主题和选题类型(如果参赛作品中用到实习单位的数据资料,需要经过实习单位的许可同意,并做正确的处理)。

6.参与过学校、出版社、企业或政府部门相关任务的参赛者,可以联系学校部门、出版社、企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商定选题方向,确定参赛类型,策划设计合适的参赛选题。

7.做过(或正在做)科研课题的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学科(或者科研任务),确定选题方向(比如科学仿真,体育模拟、专题知识库等)。课程大作业也是参赛选题的来源,符合参赛规范的可以直接提交参赛。

8.根据自己所在的学科专业,选择相关的学术论文著作或者典型报道,策划合适的数字内容呈现形式,制作成参赛作品。

9.大赛坚持“内容+技术+创意”理念,参赛项目大多涉及到创意策划、内容主题和技术实现,体现了一定的文工交叉、多学科交叉和多领域融合,因此,鼓励参赛者跨专业组队参赛。
、关于赛道设置及参赛作品提交的形式和要求

(一)关于赛道的设置

大赛设视听新媒体编创、数据多媒体制作、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数字编辑策划、数字系统设计、AI模型技术应用研发等技术类型以及数字三农、数字体育等专题,共8个赛道,按赛道评审。当一个赛道及子类的参赛作品特别多或特别少时,大赛办公室和分赛区办公室根据大赛要求决定是否拆分或合并赛道及子类。

不同赛道及子类的参赛作品,其作品形式和提交要求不同。参赛者遇有特殊情况时,可向分赛区老师和志愿者咨询,或者将咨询诉求发送到邮箱:shubiansai_zixun@163.com。

二)视听新媒体编创赛道的参赛类型及要求

1.视听新媒体编创类参赛作品属于数字内容编创型作品,包括短视频、微短剧、微动画、微直播、VR/AR等子类型及小类。

2.视听新媒体类参赛作品是参赛者基于选定的主题和素材,通过创意编创而实现的不同形式的数字视听作品,应可在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和工具上播放使用,参赛作品播放时长不超过6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800MB,并附相关研发和使用说明(300字左右)。视频中的字幕、话音和视频内容及播放进度要保持一致;内容完整连贯、易于理解;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没有噪音、卡顿等问题;AR/VR参赛作品有其技术特点,参赛者应写明使用条件和使用方式。

3. 往届大赛视听新媒体编创类参赛作品标题举例:《梦归故园》《他乡日记》《乐山夹江年画》《竹上非遗之手艺人》《堆画艺术》《一染青蓝,一念千年》《木刻》《书法的魅力》《最美“逆行”:消防队纪录片》《童谣声起》《纪录片:小村之声》《遗忘的技艺》《战士向前》《回家》《有梦就有光》《瓷耀千年》等。

三)数据多媒体制作赛道的参赛类型及要求

1.数据多媒体制作赛道的参赛作品(项目)包括电子书刊、专题网页、元宇宙编创、融媒体制作等子类和小类,是参赛者基于选定的任务、主题和素材资料,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而编创的,聚图像、文字、数据以及音频、视频、交互等元素为一体的作品,属于内容型融媒体编创作品。

2.组队参加数据多媒体制作赛道,要重视对数据资料的校核,尽量从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出版社、图书馆等单位的网站和资料库中查阅数据资料,避免地图、数据、人物、观点和资料上的差错。

3.数据多媒体制作类参赛作品的形式可以是能直接使用的作品(或软件或者网页或者多媒体),也可以是不超过6分钟的讲解录屏视频(视频文件不超800M),并附有研发和使用说明文档(不少于500字),开发制作工具不限。

4.往届大赛数据多媒体制作类参赛作品标题举例:《雅致杭州》《三线记忆》《我从1949来》《美丽乡村,特色城市》《发现大连》《钢都》《秋意晚》《给孩子们说二十四节气——立春篇》《小垃圾历险记》《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华文化》《又见报刊亭》等。

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赛道的参赛类型及要求

1.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赛道的参赛作品(项目)包括数据可视化、数据新闻、数据标注等子类和小类,是参赛者基于选定的任务、主题和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制作的可直接使用的作品(图文,或网页,或不超过6分钟的讲解录屏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800MB,并附研发和使用说明(不少于500字)。

2.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赛道参赛作品的具体提交形式有:信息图、交互式图表(网页或非网页)、数据动画短片、可视化图文、文本等,具体可根据 “技术可及、数据适配、符合规则、强化叙事、能按时完成、使用方便” 的原则来选择。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涉及的数据集由参赛者根据参赛需要自行收集整理,数据集的大小满足参赛要求即可,提交参赛作品时一并附上。

3.往届大赛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类参赛作品标题举例:《广州生活指南》《雪花图解:全球气温变化》《纽约时报:大选结果地图》《翡翠绿洲重生:数说抗沙70 年》《“钢铁巨龙” 游赣鄱:数说江西高铁十年巨变》《文博热引领文化新质生产力》等。

数字编辑策划赛道的参赛类型及要求

1. 数字编辑策划类参赛作品包括数字产品策划、数字营运策划、生成式AI策划等子类和小类,是参赛者基于自己选定的主题和任务,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遵循一定的方法或规则,经过创意策划、周密设计和科学论证,为了实现特定的数字产品(平台)、数字运营、内容生产(AIGC)而编制的较完整的体现互联网思维的并有一定特色的策划报告。策划报告应反映参赛者策划工作的主要过程、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不要求参赛者在参赛前实际实施)。

2.作品提交形式为策划报告(格式:PDF、WORD、WPS等),或者高保真度原型+策划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文本规范,图表不少于10个、文字不少于4500字。策划报告中的图可以是照片图、手绘图、流程图、模型图、动图或者原型图等,表可以是图形表格或文本表格或其他表格。

3.往届大赛数字编辑策划类参赛作品标题举例:《公众号“淡蓝色星球”分析策划报告》《节气诗意》《遇见古镇,发现不一样的美》《中国电子商务网》《大嘴鸟科学创想屋》《垃圾分类APP策划报告》《物种日历:有温度的冷知识》《“垃圾分类碎碎念”公众号分析策划报告》《科学松鼠会微信公众号分析报告》《“微故宫”微信公众号分析策划报告》《闻见楚辞---楚辞文化交互学习平台》等。

六)数字系统设计赛道的参赛类型及要求

1.数字系统设计类参赛作品是参赛者基于自己选定的主题和目标(比如网站、APP、游戏等),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策划设计出的基于互联网的具有一定的融媒体数据管理和内容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或软件),包括手机应用、数字游戏、应用软件以及WEB网站、App、小程序、数据库等子类和小类。

2.数字系统设计类参赛作品被重点考察的是数字系统的选题价值、目标定位设定、系统创意策划、功能逻辑设计、内容管理(或服务)设计、页面呈现(或交互)设计、总体设计、技术实现,以及研发报告等多个方面。参赛者在主题、功能、结构上应尽量做到专而特、小而精,避免大而泛,设计呈现上规范、简约、适当,在业务逻辑、技术架构和技术实现上不宜过于复杂。

3.数字系统设计类的参赛作品形式可以是直接运行使用的实验性系统(或者软件),也可以是高保真的原型,或者不超过6分钟的讲解录屏视频(视频文件不超800M),并附上研发和使用说明文档(不少于800字)。如果在参赛提交截止时已基本完成数字系统的策划、研究和设计,但未完成技术实现,也可以提交数字系统原型+设计报告来参赛。

4.往届大赛数字系统设计类参赛作品标题举例:《大连淘APP》《社团助手》《垃圾分类“各归各位”》《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地球的冷与热》《红军不怕远征难》《初入书门APP》《寻好书》《三月三的由来》《电影资讯类APP—“捉影”设计》《解忧家电》《课堂一键通》《铜鼓:千年留音》《垃圾分类小卫士》《一叶暖秋》等。

AI模型技术应用研发赛道的参赛类型及要求

1.AI模型及新技术应用研发赛道的参赛作品是参赛者根据选定的主题、任务、目标和场景而研发的有特色的业务模型及技术方案(或技术模型或算法模型或实验性程序系统),并据此写出研发报告参赛(不要求必须完成技术实现),包括趋势预测、评价推荐、识别发现等子类和小类。

2.AI模型及新技术应用研发赛道的设置是因为数字编辑工作需要面对来源多、规模大的文本、数据、图片、表格、视频、音频、多媒体等资料,需要快速地从来源多规模大的数据资料中精准地发现和提取信息、知识、概念、观点、议题、文章,并进行有效的分类、标注、编创、选择、评价、推荐、重组、知识挖掘和个性化服务与运营等多方面任务,需要用到数据挖掘、图像识别、知识发现、算法推荐、搜索优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才能完成编辑任务,具有文工交叉、多学科交叉和多领域融合的特征及要求。

3.AI模型及新技术应用研发类参赛者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自己选定的编辑主题、编辑任务、编辑目标和应用场景(比如阅读预测、文章评价、知识发现、舆情研判、图片识别、文章推荐、搜索优化等),应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语言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模型、技术和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业务分析、技术研究,提出业务模型、技术方案(或计算算法或程序系统),并写出研发报告参赛(不要求必须完成技术实现)。

4.AI模型及新技术应用研发赛道参赛作品的形式可以是研发报告(格式:PDF、WORD、WPS等),也可以是实现的程序(系统)+研发报告,可以是技术模型+研发报告等。研发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文本规范,图表不少于10个、文字(含图表)不少于4500字。研发报告中的图可以是照片图、屏幕截图、手绘图、流程图、模型图、动图或者原型图等,表可以是图形表格或者文本表格或者其他形式表格。

5.往届大赛AI模型及新技术应用类参赛作品标题举例:《事件主题舆情研判预测策略及技术模型》《基于维修信息数据挖掘的备件储备需求预测研究》《出版传媒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挖掘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新闻报道图片的人物表情与情绪识别研究》《论文图表识别及信息提取研究》《基于电影信息数据挖掘的电影推荐策略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技术的智能检索助手》《基于大模型的农业碳排放量预测》《新闻传播效果预测系统》等。

数字三农新媒体专题赛道的参赛类型及要求

1.数字三农新媒体专题赛道包括调研报告、媒体制作、数字策划等子类和小类。参赛作品形式分别为调研报告、视听与新媒体作品、策划报告,选题应与数字三农和三农新媒体相关。

2.调研报告与策划报告类作品的提交形式为PDF、WORD或WPS等文档,结构完整且文本规范,图表不少于10个、文字不少于4500字;视听与新媒体类(或其他类型)参赛作品涉及的视频部分不超过6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800MB,并附研发和使用说明(300字左右)。

3.往届数字三农新媒体专题相关的的参赛作品标题举例:《云上丹寨》《玉米的一生》《解码中华传统文化基因-黎锦》《广西好地方-系列融视频》《五谷丰登》《VR沉浸式民族文化体验》《数据书写民宿市场的“冰与火之歌”》《乡村医疗:守望田里乡间的第一防线》《三农专题——农情觅意》《振兴新答卷,北疆进行时》《隐柿出山》《智驭农灾·引领未来》《屯垦戍边小史》《数说巴渝和美乡村振兴“答卷”》等。

数字体育新媒体专题赛道的参赛类型及要求

1.数字体育新媒体专题赛道是大赛新设的赛道,包括计算机体育(含体育模拟软件、AI体育故事生成、智能语音导览系统、体育主题网站、AR互动体育导览等 ),体育新媒体(含体育微视频、体育微动画、体育教育课件、体育电子书刊、AR/VR虚拟体育 、VR体育场景重现等),体育文化策划(含沉浸式体育文化展示策划、多媒体互动体育装置设计策划、数字体育沙盘策划、数字体育节庆策划、数字体育文创策划等)等子类和小类。

2.数字体育新媒体专题赛道的参赛作品分别为计算机体育多媒体系统、视听与新媒体作品、策划报告。计算机体育多媒体系统类参赛作品可以是直接使用的实验性软件(或高保真原型或互动UI原型),或不超过6分钟的讲解录屏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800MB,并附研发和使用说明文档(不少于800字);视听与新媒体类参赛作品涉及视频部分不超过6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800MB,并附研发和使用说明(300字左右);策划报告类参赛作品格式为PDF或WORD或者WPS等,结构完整且文本规范,图表不少于10个、文字不少于4500字。

3.数字体育新媒体专题相关的的的参赛作品标题举例:《传承有道—基于姿态识别技术的体育类非遗数智化保护系统研究》《数字体育文化展策划》《马拉松城市大脑数字沙盘策划》《运动会数字吉祥物策划》《奥运会运动员数字助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田径系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排球娱乐游戏》等。

七、其他注意事项及提示

1.参赛者提交参赛作品,即被视为参赛者同意大赛办公室可以将参赛作品以展板、海报、图书、报刊、数据库、网络、会议、讲座等形式进行公益传播或推荐给孵化机构。

2.《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格式版本可能会根据赛务需要及时校正和修订。如果参赛者已经填报并提交了原来格式的《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如果没有信息差错,不需要重新填报和提交。

3.参赛者应系统阅读大赛通知及相关信息,关注大赛办公室和分赛区办公室发布的信息,加入和关注分赛区QQ群,及时收阅大赛通知、公告和资料。

4.如果参赛指南与大赛通知内容和要求有差别,除有特别公告说明外,以大赛通知为准。

5.参赛者如有咨询事项时,请向大赛办公室及分赛区办公室咨询,或者将咨询诉求发到邮箱:shubiansai_zixun@163.com。

八、大赛办公室信息

大赛综合办公室:陈老师13307181256、李老师13838039585、黄老师13970092618等

分赛区办公室:参见大赛通知附件2或者《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列出的分赛区联系人、分赛区工作邮箱和分赛区QQ群等

赛道顾问一组(赛道1-4):

周老师13332871599、张老师13911578696、裴老师13996431077、徐老师18173127995、喻老师13901226377等

赛道顾问二组(赛道5-8):

王老师13701156175、庞老师13393407543、旷老师13521431443、赵老师 13683316529等

大赛综合办公室邮箱:

shubiandasai2025@163.com (用于大赛组织工作联系等)

参赛咨询工作邮箱:

shubiansai_zixun@163.com(用于接收和回答参赛者的咨询)

大赛微信公号:数编之友(用于发布大赛的通知、指南和公告等)

参赛报名系统支持:扫报名二维码(见《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


附件1-2 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以下是图片版,可填写版需从分赛区QQ群下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附件2  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分赛区的工作邮箱、参赛作品提交方式、参赛交流群及联系人

一、分赛区办公室联系人  

东北地区

黑龙江赛区:黑龙江大学bv伟德国际1946,徐老师15804626815、吴老师15244615654  

吉林赛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伟德国际新闻与出版学院,丁老师15044128846、杨老师15104465661  

辽宁赛区:辽宁大学bv伟德国际1946,张老师13700014188、张老师18809847875  

华北地区  

内蒙古赛区:内蒙古师范大学bv伟德国际1946,阿老师13634737277 、贾老师 18746682757

山西赛区:山西大学新闻学院,郝老师15801191712、张老师 13823160200

河北赛区: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邸老师13294160851  

北京赛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电视教育中心,旷老师13521431443、胡老师18827775173、郭老师13810043551  

天津赛区: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姜老师13516185094  

华东地区  

山东赛区:山东大学bv伟德国际1946/出版学院,吕老师15866705708、王老师18678839618  

安徽赛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秦老师18155393899、杨老师19855037957  

江苏赛区: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尹老师13815400734、侯老师15205845382  

上海赛区: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程老师18019067881、刘老师13162121506

浙江赛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胡老师13606557536、朱老师15158215880  

闽台赛区:闽南师范大学bv伟德国际1946,吴老师13709307168、曾老师18960020179  

华中地区  

河南赛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学院,郭老师15736898922、何老师18137782884  

湖北赛区:湖北文投致美传媒/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付老师15907198772、周老师15623070206  

湖南赛区: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冯老师14726955657、欧阳老师13755059368

江西赛区:豫章师范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产业学院,徐老师13970862238、黄老师13970092618  

华南地区  

广西赛区: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吴老师13737094838、门老师 19017016195  

粤港澳赛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沈老师13512758979  

海南赛区: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任老师17336999252  

西南地区  

重庆与川藏赛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周老师19541187006、赵老师13527301835  

贵州赛区:贵州大学传媒学院,田老师18885102031、李老师18685351997  

云南赛区:云南大学新闻学院,祁老师15911556398,陈老师13987666183  

西北地区

陕西青海甘肃赛区:bv伟德国际1946,李老师15129185918,齐老师13319218486  

宁夏赛区:宁夏大学bv伟德国际1946,朱老师18995193361,刘老师15309504732  

新疆赛区:伊犁师范大学融媒体学院,赵老师15739012301,陈老师19399896759  

高职高专  

高职高专赛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王老师13917802736,任老师18602138763  

二、分赛区办公室的工作邮箱/参赛作品提交方式/参赛者交流QQ群  

东北地区

黑龙江赛区:wangbian_hlju@163.com/邮箱提交/1053174895  

吉林赛区:wangbian_jilin@163.com/邮箱提交/496909691  

辽宁赛区:wangbian_liaoning@163.com/邮箱提交/2166025223  

华北地区  

内蒙古赛区:wangbian_neimenggu@163.com/邮箱提交/618182931

山西赛区:  wangbian_shanxi@163.com/邮箱提交/771580593  

河北赛区:wangbian2025_hebei@126.com/邮箱提交/965643603  

北京赛区:wangbian_beijing@163.com/邮箱提交/854496283  

天津赛区:wangbian_tianjin@163.com/百度网盘提交/932173229  

华东地区  

山东赛区:wangbian_shandong@163.com/邮箱提交/744196332  

安徽赛区:ahszbj2025@163.com/邮箱提交/1053235000  

江苏赛区:shubian_jiangsu@163.com/邮箱提交/636241588  

上海赛区:wangbian_shh2025@163.com/邮箱提交/822252668  

浙江赛区:shubian_zhejiang@163.com/邮箱提交/873623205  

闽台赛区:wangbian_haixia@163.com/邮箱提交/542102195  

华中地区

河南赛区:wangbian_henan@163.com/邮箱提交/717846968  

湖北赛区:wangbian_hubei@163.com/邮箱提交/825687322  

湖南赛区:intlcommatcsu@163.com/邮箱提交/907115638  

江西赛区:wangbian_jiangxi@163.com/邮箱提交/874040515  

华南地区  

广西赛区:wangbian_guangxi@163.com/邮箱提交/912991978  

粤港澳赛区:wangbian_yuegangao@163.com/邮箱提交/936232612  

海南赛区:wangbian_hainan@163.com/邮箱提交/941914216  

西南地区  

重庆与川藏赛区:wangbian_cqcz2025@163.com/百度网盘提交/1039767741  

贵州赛区:wangbian_guizhou@163.com/网盘提交/292376197  

云南赛区:ynuxinwenchuanbo@163.com/邮箱提交/960244007  

西北地区

陕西青海甘肃赛区:wangbian_sq@163.com/邮箱提交/617410481  

宁夏赛区:wangbian_nx2025@163.com/邮箱提交/783568244  

新疆赛区:wangbianxinjiang@163.com/邮箱提交/957186034  

高职高专

高职高专赛区:

wangbian_gaozhuan@163.com/邮箱提交/974183825    

三、大赛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陈老师13307181256、李老师13838039585、黄老师13970092618等

大赛微信公号:数编之友

参赛咨询专用邮箱:

shubiansai_zixun@163.com



大赛相关资料链接(可直接点击链接阅览)
1.大赛通知(点击《大赛通知│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初赛)的通知│特色:内容+技术+创意,学研产相结合,文工交叉及多学科融合
2.大赛志愿者招募(点击《大赛志愿者│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志愿者招募:招募对象、志愿者岗位、志愿者申请、志愿者福利等│附大赛通知》)
3.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简介及第五届、第六届和第七届分赛区和全国赛承办单位名录(点击《数编百科: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简介(附 第五届、第六届和第七届分赛区和全国赛承办单位名录)》)
4.第七届网编大赛五大赛道介绍 (点击《第七届网编大赛五大赛道(视听新媒体、数据多媒体、数字策划、系统设计、算法模型等)参赛作品的内涵特点、技术规范和编研要求的补充说明》)
5.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全国赛系列活动报道 (点击《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全国赛系列活动完美落幕》)
6.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展报道(点击《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展在山西大学开展|80件作品同时展出:视听类、多媒体类、策划类、设计类、技术类》)